福建省晋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与写作2(无答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cici 文档编号:49094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与写作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晋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与写作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晋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与写作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晋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与写作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文本预览
搜文库,一搜就有!打造优质的在线资源文档搜索平台! 阅读与写作 1.名著阅读 “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他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这段话选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 ,描述的情节是 ,在酒中下药的人是 (2)“他”是 ,绰号叫 ,后来,他路遇好汉_______,一同落草二龙山。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2~7题。 【甲】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不能名其一处也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场面。 6.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7.【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8-11题。 远 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8.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 9.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 不愿上学 ---- ----- 畏惧前行 ---- ----决定上学 10.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 搜文库,一搜就有!打造优质的在线资源文档搜索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源 > 小学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16-2022 搜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网站客服QQ:425721614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17391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搜文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搜文库平台,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