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

上传人:梦无痕 文档编号:2337623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文本预览
(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2)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南京调研)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M处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2.有利于N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大规模发展沼气,节约能源 C.改进耕作方式,农林牧综合发展 D.增施有机肥,恢复黑土肥力 解析:第1题,M处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比较欠缺。第2题,该区域纬度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沼气,且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常规能源丰富;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耕作业。 1.A1.A 2.C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该区域经过大规模的截流引灌进一步扩大灌区范围,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扩大灌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水资源 B.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增加绿地面积 4.大规模引水灌溉造成的影响是(  ) A.造成土壤盐碱化 B.使河流上游流量减小 C.局部气候变干 D.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第3题,扩大灌区就是扩大耕地面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气候干旱,利用水库扩大灌区,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选B。第4题,气候干旱区大规模引水灌溉容易造成土地的盐碱化,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小区域气候变湿润,地下水位上升。选A。 答案:3.B 4.A (2015·武汉二模)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 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江南丘陵 6.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 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5题,江南丘陵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利于沼气发酵,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第6题,该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才可判断。 答案:5.D 6.B (2015·湖北荆州模拟)结合沿海不同省份工业结构比较表(单位:%),回答7~8题。 福建省 广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26.93 30.64 19.98 13.59 24.4 16.14 31.11 22.95 高技术制造业 28.42 26.78 39.12 46.62 33.60 40.71 29.89 31.94 7.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路在于(  ) A.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加强重化工企业的建设 C.发展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D.加速第二产业的发展 8.下列关于促进沿海省份农村地区发展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B.鼓励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 C.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鼓励更多的农民迁入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7题,由表中信息可知,福建省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较慢,与其他省份相比,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发展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8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答案:7.C 8.C 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过程。“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成因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形象地揭示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机制;收入、投资、非农就业等是推力因素,乡土观念、邻里关系等是拉力因素。读图完成9~11题。 9.有关我国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建国初期 B.农业收入的提高及生育高峰人群的成家立户,推动农村空心化进入成长期,村庄规模扩大,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 C.兴盛期农村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现象的形成与农村的非农化转移及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 D.衰退期,农村多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经济衰败 10.农村空心化的发展有典型的空间演替模式,从历史发展序列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第一代乡村聚落选址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交通 B.第二代聚落沿交通线扩展成带状 C.第四代聚落远离村庄中心,形成规模较大的新村“包围圈” D.随着第二、第三代宅基地废弃化加剧,村庄形成内空外实的圈层结构 11.当今,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空心化的调控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空心村整治还田,构建现代农业园,发展高效农业 B.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C.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集聚,集中发展第三产业 D.扩大城镇—集镇—中心村规模,形成等级有序、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 解析:第9题,由题干可知,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现象,建国初期非农化现象不明显;生育高峰人群的成家立户,使住房需求量增大,不会产生空心化现象;兴盛期空心化的形成与农村的非农化转移及人口推拉理论作用下的人口流动有关;衰退期是指空心化速度减缓或停止,恢复到正常状态。选C。第10题,对第一代乡村聚落选址有决定性影响的是自然因素,如水源、土地等;第二代乡村聚落基本上是第一代聚落规模向外扩展;第三代聚落沿交通线扩展成带状;第四代聚落远离村庄中心,形成规模较大的新村“包围圈”;随着第三、第四代宅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第一、第二代宅基地废弃化加剧,村庄形成内空外实的圈层结构。选C。第11题,农村的经济基础较差,集中发展第三产业的做法不适合空心村改造。选C。 答案:9.C 10.C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5·青岛市二模)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9分)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7分) 解析:(1)结合材料能够推断出冬枣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扩大了其销售范围。(2)从图中可知P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据此可判断其土壤、水分等条件较好;根据纬度位置分析P地气候特点即可。(3)为开放性试题。认为可行则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认为不可行则主要从质量、价格等角度分析。 答案:(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温差大。 (3)观点1:可行。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不可行。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城市群,下图为两三角洲城市群分布简图。 (1)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其区域经济发展独特的区位条件有哪些?(8分) (2)两城市群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当地酸雨严重,试从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分析治理酸雨的措施。(8分) (3)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8分) 解析:第(1)问,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其独特的区位条件一是侨乡,二是改革开放政策。第(2)问,应从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分析。第(3)问,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应该根据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点进行结构调整。 答案:(1)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2)调整工业结构,将高耗能工业向外迁移,降低高耗能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3)农业结构应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源 > 其他

copyright@ 2016-2024 搜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网站客服邮箱:souwenku@126.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17391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搜文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搜文库平台,我们立即给予删除!